杨方配资

谢谢您!欢迎光临我们的官网网站
设为杨方配资 · 加入收藏
文化艺苑
当前位置:杨方配资 >> 党群文化 >> 文化艺苑
【辉煌60年】岁月峥嵘――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发展纪实报道
发布时间:2016-12-22
来源: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量:

 

 

    在中国传统五行学说中,十二“地支”与十个“天干”相配,得出六十种组合,谓之为“甲子”。
    惯于将历史发展,按六十年一甲子,周而复始地排列的中国人,坚信在每六十年的一个圜转中,万物历经衰荣更迭,生生不息,轮回无休。
■筚路蓝缕
    1956年12月27日,江西省自行组建的第一支水电建设施工队伍成立了。
    不记得是谁,在荒无人烟的山野间,炸响了第一挂开工的鞭炮。只知道,在60年前,江西的野泽荒山边,聚起了一群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人。自此,这支以庐山水电站建站委员会组织的施工队伍为雏形,以江西省水利电力厅属工程建设师一、二、三团的建设队伍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团队,开始为江西省水利事业,书写自己浓墨重彩的篇章。
    从此,劳动的号角连绵不断,往来的人群络绎不绝。从此,曾喜怒无常的水温驯了,曾不见五指的夜晚明亮了。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江西的八大水利工程:柘林、江口、洪门、罗湾、枫渡、芰南、万安、赣抚平原,相继投建。
    江西水建作为江西水利建设的骨干队伍,当仁不让地投身其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山炸石、筑坝修堤。
    就是这支队伍,建起了庐山水力发电厂,柘林水利枢纽,罗湾水力发电站;就是这支队伍,完成了下会坑水电枢纽的建造;九江长江干流江岸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参与了鄱阳湖,大部分的防洪治理工程。
    江西水建的牌子,被水建人用不舍日夜的奋战,用无数的汗水甚至血水,响当当、硬铮铮地树起在江西的大地上。
    说到江西水建的发展史,在水建工作了45年的曹训刚,话匣子就打开了,56年的庐山、58年的柘林、新余江口、南城洪门、靖安罗湾……这支队伍换过哪些名号,有哪些工种,哪年哪月采用的什么技术,哪个大坝的出水口在哪,进口在哪,料场在哪,装机容量是多少,灌溉面积是多少……机电安装、基础结构、压力钢管、启闭机……滔滔不绝。
    看着津津乐道的他,我询问:”干了这么多年水利,总是工作在最艰苦的地方,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他没有像我一度预想的那样,述说些不为人知的苦楚,而是给了我一个,既在意料之中,又颇为意外的答案:“艰苦、平淡、且快乐”。
    意料之中,是因为我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问过好几位亲历过那段岁月的江西水建人同样的问题,他们略为思索,便不约而同地,给了我近似的答案:“没有什么”。“平平常常”。“艰苦”。“平淡”。“挺快乐的”。意外,是因为遥想当年的工作环境与条件,自忖若身处其中,恐难以做到如斯豁达淡定。
    见我沉吟,曹训刚补上一句:”从年轻到老,我就没有离开过水利这个行业,也没离开过水建公司。对这个企业我很依恋,对这份工作我很珍惜,我愿意为它尽心尽力”。
■薪火相传
    岁月就这样,在水建人所认为的寻常中,日复一日,次第堆叠。职工中,有一些在水建觅得了自己的佳人;另外一些,本有家室的,从老家将妻儿迁到了江西。
    春去秋来,几度寒暑。从天南地北聚起来的这群人,对江西水利建设念念不忘的这群人,在这片红土地上扎下了根。
    叶佩玉,就是其中的一员。已经生活在江西数十年的她,软言细语地说起来,依旧听得出那吴侬腔调。
    八岁那年,她跟随父母,从上海来到江西,从五光十色的摩登上海,一下到了一穷二白的荒僻山沟。不过,再荒僻的地方,有了至亲的人,便就是个家。有了家,添了人口,就得有个住处。
    而水建人一贯是,工地挪到哪,一家人跟到哪。因此,搬家几乎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她清晰地记得,在洪门电站时,一卡车就拉来十户人家,一户就分一间竹子编就的屋子。一到夜里,野虫,野鸟,野兽们,仿佛近在咫尺的叫声此起彼伏,听得人心里直发毛。
    在那荒山僻岺中,生活及为不便,孩子长大了要就学、职工家属要就医,公司还要办托儿所、中小学、医院。  
    罗湾电站前后修了15年,到了那儿以后,职工们住上了油毛毡盖的屋子。五个人以上的家庭可以分得一间半。尽管屋子还是泥巴墙,但屋里墙面糊上报纸,屋外墙面抹抹石灰,也就很像那么回事了。因为交通不便,日常用品很难买到,水果也成了稀罕物,只能开荒种菜,自给自足。
    慢慢的生活宽裕一些了,许多职工陆陆续续地在罗湾置办起木料,打上几件桌椅橱柜,添置些常用家当。
    待到1979年3月,罗湾电站落成后再搬家,那就不是初到这里的那番光景了,人多了,东西多了,搬一户就要装满一辆大卡车。
    再让家属和孩子跟着工地到处跑,成为了一件揪心的事情。于是,水建领导多方奔走,在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后,从1981年6月开始,在南昌县岗上黄台村105国道旁,征地117882平方米,筹建生活基地。终于,在四年后的1985年,水建公司的机关本部,和530多户3000多名职工家属,一次性迁入这个新建的瓜山生活基地落户定居。
    住上了敞亮结实的砖房,停下了颠沛多年的脚步,水建人的喜悦溢于言表,迁入基地的头三年,每到大年三十,大家都会凑钱买上一车的烟花炮仗,放他个满天花雨!用绚烂华彩抒出胸中的快意与自豪。   
    那些四邻都是同事的年月;那些自带小板凳看的露天电影;那些五一、十一、元旦的篮球比赛;还有那些热心邻里相互馈赠的,山南海北不同口味的家乡菜……都在光阴轮回中,成为水建人最温暖、最开怀的记忆。
    我问叶佩玉:“过年还会回老家吗?”她把垂在颊畔的几缕发丝,轻轻地掠至耳后,“很少回喽,我们这一代,从小看着父母干水利.书,是在江西念的,家,是在江西成的,自己也进了水利这一行,离不开喽。”饶是乡音不改,他乡已成故乡。
    “为了水利,我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这句初见之下略有口号之感的顺口溜,在采写的过程中,我听过好几次。可是随着采访的深入,接触的水建人越多,我越发现,这句话真的,并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
    有众多在水建干了一辈子,辛劳多年以致落下一身疾病,却依旧义无反顾让子女从事水利行业的;有子承父业,忙得无暇照顾身在病榻的老父亲,父亲却理解支持没有丝毫怨言的;更有,许许多多,一辈子没有职工名份的家属,默默地,用她们勤劳的双手挖土清渣,默默地,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担石拉车,默默地,用她们无限的柔情与韧性为四处奔忙的水建人支撑起一个个安乐的家。
    “几十年到处修水利,建了许多水电站。泥,泥里滚,水,水里趟。可每当水电站落成,开始发电,就是我们水建人离开的时候。留下电站,留下堤坝,去发电、去蓄水、去防洪。而我们,怕是没有人记得啦。”
    年过古稀的谭挺生,说这番话时,面上的怅然倒像是一个失恋的少年。我注视着他,看他说完这些,急忙把头撇向窗外,长着老年斑的大手在阵阵颤动。
    这一切,会有人记得吗?
    记得!怎么会不记得,水记得,山记得,万家灯火,沃野良田都记得!水利人更是牢牢地记得!
    我们记得,一代又一代的水建人,在数十年间用自己的青春,染就了江西水利和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的灼灼其华。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艰难跋涉,如今的道路才如此平坦;有了他们的忘我付出,前方才会如此光明。 
■迎难而上
    老企业有着老企业的深厚积淀,可老企业亦有老企业的诸多难处。谈起那段岁月,多苦多累都没有叫过难的水建人蹙起了眉头。
    好几位老水建人,听我问起那段日子,都重重地叹出了二个字——”真难。”
    1980年3月26日,经省政府办公厅赣政厅(1980)45号文批准,江西省罗湾水利水电工程指挥部更名为江西省水利建设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一下子,单位由事业性质,国家统包盈亏的自营施工单位,变成了省属国有施工企业单位。
    1980年9月18日,省革委以赣革发(1979)172号文,将罗湾水电工程指挥部从省水电工程局划出,归省水利厅领导管理。1980年12月4日,罗湾水电站全面竣工投产发电后,这支队伍就开始走向市场,找米下锅。
    那些年,水利建设市场萎缩,企业举步维艰,加上企业自办学校、医院、托儿所,还承担着自办粮店、煤厂、房屋维修、交通……等等小而全的社会负担,要保证600余户、3000多人的吃喝拉撒。虽然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市场运作,承接了一些工程 ,但企业仍然是吃不饱、喝不足,处于半停工、半待业状况。
    到1990年,企业经营已经难以为继,职工工资无法按时发放。没办法,不少工程技术人员纷纷下海,一些职工自动离岗,一时人心浮动。
    1992年9月,为使公司尽快走出困境,在省水利厅大力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公司大刀阔斧全面启动内部改革,变公司为总公司建制,前后分期实行了经营承包和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
    企业迎来了峰回路转,下海务工人员纷纷返回岗位上班,生产形势一路向好,实现了当年改革当年盈利。
    1993年,企业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借船出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承建了埃塞俄比亚哈利河和津巴布韦、厄尔巴耶、格力拉等数座国外水利工程。
    1998年,长江大水,九江决堤,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对水利的投资,九江长江干堤加固整治项目纷纷上马。公司抓住机遇,把工作重心向九江转移,对应省水利厅成立“江西省长江干堤整治加固工程总指挥部”,及时相应成立了“江西省水利建设公司九江前线工程施工指挥部”,委派一名副经理坐阵九江抓市场开发和工程施工。经过努力,先后在九江承接了马湖堤、济益公堤、梁公赤心堤、江心州堤、东升堤、永安堤、赛城湖闸、芙蓉闸等一系列工程,公司焕发勃勃生机。
    而另一方面,公路、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和铁路等行业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面对这种市场竞争形势,公司提出了发展主业的新思路,具体内容概括为“一迁二转三改四制”。“一迁”就是将总公司机关迁入南昌市办公,既利于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亦便于进行业务联系,能更有效地发挥企业的对外窗口作用。“二转”分别是由过去承接小水电工程施工为主向承接大江大河整治和城市防洪工程转移;以及将工程重心从小水电集中地—赣南,向江河治理任务重的赣北转移。“三改”就是一改专业部门搞经营为全员参与搞经营,鼓励职工通过各种关系为公司承接工程任务;二改独立参与市场竞争为开展横向联合,即对个别工程项目比较大的工程,采取组建联合体,进行工程投标;三改单一盯住省内市场为省内省外市场兼顾。“四制”指的:对下属专业子公司实行目标管理制,签订目标责任状,定死上交基数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对施工项目部实行项目承包制;对机械设备实行租赁制,由所属设备公司统一管理,谁用谁租,用后退回进库;对项目经理的使用实行内部公开招聘制。
    如此一来,企业渐入佳境,市场不断拓宽,由省内向省外,由水利水电向房建、公路、市政,由国内向国外,一步一步硬是闯了出去。
    2004年8月份,通过了国家商务部“对外援助B级成套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取得国家援外B级成套项目承建或参建资格。
    2005年,公司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改革市场开拓机制,转变观念,全面推进各项管理制度改革,突破传统机制的瓶颈,激发企业管理活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06年,公司独立中标,并成功实施援突尼斯克萨尔•达巴卜和杜雷两水坝项目,迈出了由借船出海,向独立中标承包国际工程的重大转变。
一直以来,不管建制如何变动,称谓如何更改,但企业领导班子都是由省水利主管部门组建和任免,接受上级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
    时代在发展,改制在继续。2007年,依照江西省水利厅发,赣水建管字(2007)280号批复。企业实行了由国企到民企的全面改制,正式更名为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并,依照《公司法》,建立起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建立“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三总师”“管家”的经营管理模式。
    改制后,通过合理设置总部机构,明确部门职责,缩减合并部门,实行管理部门扁平化,优化管理人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传统的“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这“老三会”,转变为,具现代企业特色的“新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公司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社会竞争力得到很大提高。开始朝着“公司强,员工富”的目标稳步迈进。
■纵横四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战场。改制后的江西水建,像初离巢穴的小鹰,纵然,有着一步三回头的不舍,纵然,还是恋着”母亲”的怀抱,却也在岁月的磨砺,风雨的吹打中,骨骼渐壮,羽翼渐丰。
改制后的企业,变国家独资为自然人投资控股。在巩固水利水电施工主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向市政、房建、公路等非水利施工领域发展,向国际市场进军,向资本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领域扩张,项目模式从单一的施工承包,逐步向PPP(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EPC(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各个阶段合理交叉紧密融合)转型,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3年,公司承接了东非城市综合体项目――-肯尼亚双河商场项目。它是公司第一个海外投资项目,是公司跨行业进入投资领域经营, 以投资带动施工,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在公司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迈出了由传统的承包工程向以投融资带动市场开发转型。同年,公司自主投标承建的肯尼亚茶叶公司三个水电站项目,开创了公司实施EPC项目的先河,迎来了公司海外事业的一片繁荣。
    谈及在海外的那些年,浓眉大眼的总工程师胡鸿煌,先是咂摸了一下嘴,说了三个字“有味道”。随后,他微微眯上眼睛,娓娓向我道来那些难忘的岁月。
    突尼斯的水建工地,靠近广袤、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毫米,打井要打到300米才出水,强沙尘暴一刮就是半年,夏季达到5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超过30个,干裂苦涸得极为严重。可偏偏降雨量这么少的一个地方,因为汇流面积大,汇流速度快,一到雨季就会有洪涝灾害发生,距离施工地10公里左右的该省省会,每每深受其害。
    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不怕的水建人,克服了语言、生活习惯、恶劣天气和环境带来的各种障碍,按时高质地完成了该水利工程。大坝建成后,将滔滔流水挽住在了茫茫沙海之间,金黄的沙漠中嵌镶的一泓碧水,让看够了满眼风沙,受够了缺水之苦的当地人欣喜若狂。一时间,呼朋唤友,竞相前往。最多时竟有两、三千人同时围观。
    荒凉中的这幅盛景,不但明润了当地人干渴已久的眼窝。更将地下水回灌,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当地的小气候,让当地,有了饮之不尽的甘洌清水。大坝充分发挥了拦水调水的功能,之后,遇到过几次超灾年历史水位的洪峰,下游的省会均安然无恙。
    “公司的海外项目有很多都在非洲,听说那边很危险?”我好奇地问道。“60年代,第一批出国建设需要派几名人员,除了对工种有要求,还有两条硬性筛选原则:第一已经成家,第二生育了两个以上的孩子。”胡鸿煌接着说:“90%的当地人得过疟疾,绝大部分蚊子带有疟原虫。由于对疟疾没有抵抗力,外来人口更容易症状发作。早些年,初到非洲的人,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会感染上疟疾。一旦染上,人会高烧达到39甚至40℃。肌肉酸痛,浑身无力,只能捂在被子里一忽儿冷得浑身发抖,一忽儿热得汗如雨下地打摆子。别提多痛苦了,我感染上疟疾那段时间,一天最少要掉2斤肉。还有人,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说到这里,胡鸿煌声音有些低了。
    在异国,他亲历了局势失控、社会动乱。无政府状态下数万大军压境,工地附近枪声大作……如今,再回首那段令闻者觉得惊心动魄的岁月,胡鸿煌却显得那么风轻云淡。仿佛在他的记忆中,只有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沙漠间的一座座水利工程,为水建,为江西,为中国树起的荣光。
    他有点自衿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搞水利也有‘风光’的时候。”原来,因为江西水建人,以一贯踏实的工作作风、优秀的工作能力,加之诚恳、友善的态度,在异国他乡收获了真正的接纳与尊敬。无论在工作上,抑或生活上,都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甚至在战乱时,都有当地民众主动施以援手。在阿富汗,政府甚至专门派出一支军人队伍,对水建进行全程保护。亮出江西水建的招牌,在那片土地上,可以说是“处处绿灯”。
    “不过,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我们的海外基地,无论是衣食起居,还是卫生医疗条件,都已经非常不错了。”分管海外建设的黄郑民总经理说。
    原来,这些年来,水建公司不光通过一个个工程,将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实力,展示给了世界。更在施工之余,主动地走出去,诚恳地交朋友。热情地为许多自身专业技术、技能薄弱的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义务帮助。随着朋友越来越多,合作形式和层面变得多种多样,江西水建在项目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与话语权。
    “那些局势不稳定,存在危险因素的地方,我们现在基本会首先排除掉,不会签约了。‘人’是第一位的因素,也是我们最重视的。为了让我们的员工,在国外也能快乐地工作、生活,我们把对员工的情绪管理工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黄郑民两手在空中往大比了比,说:“如今,我们的海外营地条件很好,不光设施齐备,住起来很舒适,还建了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室、娱乐室,一到周末,就成了华人和当地朋友们的乐园,热闹得很!伙食也好,我们有自己的‘菜篮子工程’,发扬老水建的传统,自己种菜养猪。既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又用食材丰富,口味地道的家乡菜慰藉了在异乡的人。让海外的水建人觉得,在家和出国差别不大。对了,张总,您手机里,不是有很多我们海外的照片吗?”
    江西海外建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周平,掏出他的手机,一张张地向我展示起来。“这是陈雷部长?”几张蓝色背景的会议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对,这是在我刚刚参加过的国际小水电论坛拍的,我们江西水建是国际小水电中心的核心会员。”张周平告诉我,这几年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江西水建,已经从初期的步步维艰,小心翼翼,变成了大步向前,锐意进取。
    他们在尝试。尝试,开展新的投资,尝试,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尝试,为水建公司购置更多的优良资产,尝试,用股份制,让员工把公司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尝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行业技术标准输出……
    说起江西水建,这些正当年的水建人,有着说不完的想法。
连采访中,都不得不停下来,处理了几件公务的张周平说:江西水建正在布局筹划,从“水、电”的根基起步,搞“绿色”开发。逐步开展小水电、光伏、风力、地热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年中,大半时间在国外的黄郑民说:这些年,江西水建穿行于各个不同的国家,接触到各异的法律、法规、文化、制度。公司在不断的行进中,又产生了许多文化积淀,他想在未来的日子里找机会,把这些积淀和感悟,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干了一辈子水利的胡鸿煌说:他还有好多工作上的想法,比如说,就施工项目和已经签订了合作框架的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的课题研究;比如说,通过不断学习,打造江西水建自身独创的新模式、新工艺;比如说,要提升江西水建管理水平,让施工文明标准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正是有了这些不懈的思考,有了这些不断前行的水建人,江西水建才能在最艰难的时刻拗腰直上,江西水建的事业才能发展得如此若火如荼。   
    近几年,公司先后建设了:坝高150米的沥青砼芯墙堆石坝――埃塞Wolkite大坝工程,蒙古国公路工程,越南南化水电站,埃塞俄比亚Ribb灌溉项目、埃塞俄比亚WOLKITE大坝沥青芯墙工程项目、埃塞俄比亚WOLKITE大坝工程隧洞项目、埃塞俄比亚OMOI厂房项目、埃塞俄比亚KURAZ项目,肯尼亚维多利亚银行办公楼、肯尼亚双河学校项目、阿尔玛公寓楼项目、内罗毕排涝系统建设项目、肯尼亚内罗毕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等等。
    2016年9月2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刘昌林副省长,率领江西省“走出去”战略考察团一行,莅临公司肯尼亚双河项目视察指导,并出席公司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关于肯尼亚双河项目融资框架协议”的签约仪式。在目睹了水建建造的,这座非洲撒哈拉以南充满时尚气息的购物商场后,刘昌林副省长连声赞叹:“没想到,江西水建能做出这么好的工程!”并对江西水建的项目施工管理及投资模式竖起了大拇指。
    从单一的生产逐步转为复合的管理,从复合的管理跨越到综合的经营,从产业链的低端逐渐攀至高端,江西水建正在砥砺成长。但,江西水建并没有将目光,单单囿于自身的生存发展与经济利益的收获。省内、省外,国内、国外,亚洲、非洲、大洋洲……江西水建一直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尽职尽责地践行着社会责任。项目做到哪,慈善公益就做到哪,捐建学校、支援灾区……就在今年的汛期,时刻心系水利的水建人,主动向江西省水利厅递上抗洪请战书,得到任务后,及时派出抗洪抢险突击队、调配排涝设备,进驻抗洪第一线,圆满地完成了防汛任务。
    1956——2016,恰恰,是一甲子,整整六十个年头。对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而言,这六十载光阴,既,象征着一种圆满,更,意味着一种开端。
    从筚路蓝缕,到西装革履;从竹棚瓦舍,到高堂广厦;从五湖汇聚,到纵横四海;从年100多万产值,到年40亿订单。ꦗ变化,贯穿着江西水建的60年。但变的是体制,不变的,是江西水建人始终昂扬的精气神,是江西水建人“健行天下、堰筑大同”的理想,更是江西水建人对水利那份,浓浓的、浓浓的赤诚。

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09版权所有
地 址:江西省南昌县江西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32号
服务热线: 0791-86829368 联系单位: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网络安全网 互联联盟
江水建设公众号